香港地方大典
Advertisement

太平山Victoria Peak),曾名屬領山Mount Possession)和柯士甸山Mount Austin[2],古名硬頭山[3],位於香港島西部,高552米,為香港島最高峰。根據香港政府地圖,太平山主峰的官方名稱爲「扯旗山」。

香港開埠以來,太平山一直都是香港的象徵,為開埠之初獲香港政府冠以女王「維多利亞」之名的三大地標之一[4],從1867年到1930年間太平山頂爲香港總督別墅所在地,英政府更曾經禁止華人於太平山居住,太平山遂成爲香港境內權勢的象徵。時至今日,在太平山居住的人依然非富即貴。

歷史[]

在開埠初期,由於交通不便,要靠轎子上落山,故當時居住山頂的人士不多,1880年代時只有約40戶。隨後因為山頂景色優美,氣溫清涼,所以逐漸吸引了更多的外籍人士居住。為應付交通需求,山頂纜車於1888年通車。其後於1904年起,香港政府實施《山頂區保留條例》禁止華人在山頂居住,至1947年才廢止。法例生效期間較富有的華人便改到半山區南區區議會南區興建房屋和別墅。

1867年,當時香港總督麥當奴選址山頂設立避暑別墅,即總督山頂別墅。該別墅曾於1902年重建,但在1930年代起開始停用,更於日治時期遭到破壞,最後在1946年拆卸,只剩下守衛室,原址闢作山頂公園。

此外,1873年,山頂酒店落成啟用,酒店經營者即是其後提出興建山頂纜車建議的亞歷山大·芬梨·史密夫。然而,酒店於1938年因火災焚毀,之後一直未有重建。該處其後成為巴士總站,1989年12月才改建為山頂廣場。

命名[]

硬頭山[]

太平山最早出現在中國官方記載爲清朝道光年間由兩廣總督阮元主修的《廣東通志》中《海防略》的《新安沿海圖》,當中記載太平山的位置上有一「硬頭山」。至於爲什麼會有「硬頭山」之名,通志中並無解釋,至今難考。

爐峰[]

「爐峰」之名則源於香港島一帶傳說在古代曾有一個紅香爐漂流至銅鑼灣一帶[5],當地村民認為這是天后顯靈之象,故建成銅鑼灣天后廟並用該香爐來上香奉祀,由於香爐靈驗,村民就將拾獲紅香爐的海灣稱爲「紅香爐港」,後來「紅香爐港」之名逐漸變成泛指整個香港島[6],至《清初海疆圖說》和《海國聞見錄‧輿圖》中也以「紅香爐山」之名指代香港島,而作爲「紅香爐港」的最高峰,太平山便被稱爲「爐峰」[7]。雖然「爐峰」之名並沒有被香港政府採納爲太平山的官方名稱,但香港政府卻採納了「爐峰峽」之名作爲扯旗山與歌賦山之間的山峽官方名稱,而太平山其中一條山徑也被命名爲「爐峰自然步道」[8]

太平山[]

相傳在1809年赤鱲角海戰後,橫行廣東沿海多年的海盜張保仔戰敗向官軍投誠,香港島上的漁民相信從此可享太平,故將硬頭山改稱為「太平山」。

屬領山、柯士甸山和域多利山[]

英國佔領香港島後,最初將太平山主峰扯旗山命名爲「Mount Possession」[9],後來改稱「Mount Austin」[10][11],再之後決定根據維多利亞女王之名命名爲「Victoria Peak」,在當時翻譯爲「域多厘山」或「域多利山」,後來英政府沒有再採用其中文翻譯,但英文名稱「Victoria Peak」則一直沿用至今,且繼續爲扯旗山的官方英文名稱。

扯旗山[]

扯旗山之名顧名思義是指「懸掛旗幟的山」,目前已知的可能由來有四個:

  • 相傳清朝中葉海盜張保仔盤踞香港島時,曾利用該山峰作為瞭望台,因常用旗語聯絡,每遇船隻即以扯旗為號,通知海上同黨掠劫該船,故稱之爲「扯旗山」。
  • 1842年,香港正式開始受到英國的統治。英國人為宣示主權,因此於山頂懸掛英國國旗,而當年為英國人做翻譯的師爺因此將該山中文名稱定爲「扯旗山」。
  • 馬己仙峽早年曾設有瞭望台,每當有輪船駛入維多利亞港,便指示太平山上的人扯旗為號,故附近的居民稱之爲「扯旗山」。
  • 根據香港天文台現存記錄,在早年未有現代化天氣預測設備時,天文台需要經常派人到太平山山頂利用旗幟測量風速,故被稱爲「扯旗山」。香港天文台現存一張攝於1874年的扯旗山山頂照片,照片中可見因甲戌風災而折斷損毀的氣象預測用旗杆。

在以上四個可能由來當中,與海盜張保仔有關的傳說因沒有其他證據證明其真實性,故無法考究,可信程度較低。其他三點與現今在時間上較爲接近,故可信程度較高,尤其第四點的「氣象預測論」更有真實文字和照片記錄佐證,至於是因爲太平山上懸掛什麼旗幟而得到「扯旗山」之名已難考究,但扯旗山上曾經懸掛旗幟的史實則可以確定。

註釋及參考資料[]

  1. 「域多利」(或「域多厘」)爲19世紀時英政府對「Victoria」的中文翻譯,即「維多利亞」,指時任英女王維多利亞女王。
  2. 「屬領山」和「柯士甸山」兩名僅用於香港開埠初期,且只用於英文,中文名稱爲後人根據英文原名進行意譯和音譯得出。
  3. 見於清朝道光年間由兩廣總督阮元編修的《廣東通志》中〈海防略〉的《新安沿海圖》。
  4. 另外二者爲維多利亞港(Victoria Harbour)和維多利亞城(City of Victoria,即現今西環銅鑼灣一帶都市區的前身)
  5. 香港開埠後進行填海工程前,銅鑼灣天后廟處已爲香港島的海岸。
  6. 有人認爲這也是「香港」之名的來源。
  7. 銅鑼灣天后廟後方高228米的山峰也因這個傳說而被稱爲「紅香爐峰」,該名沿用至今。不過紅香爐峰與太平山相距甚遠,地理上無任何關係。
  8. 由於「爐峰」本身只是華人所使用對太平山的別稱,而沒有對應的英文翻譯。「爐峰自然步道」的英文名稱爲「The Peak Trail」,即「山頂步道」之意,此處的英文地名「The Peak」實爲太平山另一個別稱「山頂」之英文名稱,並非與「爐峰」之名直接對應的翻譯。
  9. 意思爲「屬領山」
  10. 音譯成中文即「柯士甸山」
  11. 「Mount Possession」和「Mount Austin」只出現在英文記載,中文翻譯爲後人根據英文原名進行意譯和音譯得出。
立法會選區香港島
中西區區議會中西區 島嶼香港島青洲小青洲
山峰奇力山扯旗山龍虎山摩星嶺歌賦山西高山寶雲山
山峽或山坳爐峰峽馬已仙峽西高郊遊區沙灣坳
地方:金鐘中環上環花園仔太平山區)、西環西營盤石塘咀堅尼地城)、半山半山區中半山
灣仔區議會灣仔區 島嶼香港島
山峰渣甸山金馬倫山聶高信山小馬山寶雲山
山峽或山坳灣仔峽中峽黃泥涌峽馬已仙峽
地方:銅鑼灣東角大丸天后維多利亞公園)、大坑渣甸山樂活掃桿埔禮頓山跑馬地加路連山灣仔大佛口灣仔北鵝頸鵝頸橋摩理臣山)、灣仔半山
東區區議會東區 島嶼香港島老鼠排
山峰渣甸山小馬山紅香爐峰寶馬山 (山峰)柏架山畢拿山哥連臣山砵甸乍山西灣山
山峽或山坳爐峰坳馬塘坳大風坳柴灣坳大潭峽
地方:北角七姊妹炮台山)、北角半山寶馬山鰂魚涌太古康山)、筲箕灣阿公岩)、柴灣杏花邨西灣河愛秩序灣小西灣歌連臣角歌連臣角墳場黑角頭蓮花宮山鯉魚門
南區區議會南區 島嶼香港島火藥洲龍山排熨波洲銀洲頭洲羅洲狗髀洲大頭洲五分洲大浪排鴨脷洲鴨脷排劏人排
山峰砵甸乍山哥連臣山石碑山雲枕山打爛埕頂山鶴咀山野豬徑大潭崗龜山蓮花井山紫羅蘭山白筆山長連山孖崗山老虎山馬坑山春坎山斜炮頂壽臣山班納山南朗山田灣山西高山玉桂山假玉桂山
山峽或山坳黃泥涌峽淺水灣坳馬塘坳大潭峽大風坳 (南區)
地方:香港仔石排灣田灣)、數碼港薄扶林黃竹坑涌尾)、深水灣淺水灣赤柱黃麻角聖士提反灣大潭頭馬坑)、舂坎角大潭篤石澳大口環華富華貴壽臣山住宅區馬坑紅山半島爛泥灣銀坑土地灣鶴咀鶴咀村)、大浪灣珍寶海鮮舫
香港已命名山峰(此列表列出478座現仍存在的,不包括深圳梧桐山
900或以上
(米,3座,不包深圳梧桐山
大帽山(957)、深圳梧桐山(943.7)、鳳凰山(934)、鳳峰(918)
899至800
(米,1座)
大東山(869)
799至700
(米,9座)
四方山(784)、妙高台(770)、禾秧山(767)、蓮花山 (大嶼山)(766)、彌勒山(751)、二東山(749)、三山台(722)、馬鞍山(702)、禾塘崗 (北峰)(702)
699至600
(米,8座)
牛押山(677)、禾塘崗 (南峰)(656)、草山(647)、一線生機(644)、黃嶺(639)、水牛山(606)、黃牛山(605)、飛鵝山(603)
599至500
(米,33座)
純陽峰(590)、吊手岩(589)、走馬崗(588)、象山 (九龍群山)(585)、雞公嶺 (元朗區)(585)、青山(583)、白石橋(578)、大老山(577)、鴨腳瀝(574)、大刀屻(566)、鱷魚朝天(559)、太平山(552)、犁壁山 (八仙嶺)(550)、狗牙嶺(539)、觀音山 (元朗區)(546)、東山(544)、果老峰(543)、石芽山(540)、大金鐘(536)、東洋山(532)、針山(532)、柏架山(532)、屏風山(529)、薄刀屻(529)、鍾離峰(529)、拐李峰(522)、芙蓉別(514)、湘子峰(513)、仙姑峰(511)、曹舅峰(508)、九逕山(507)、轆牛嶺(503)、奇力山(500)
499至400
(米,48座)
獅子山(495)、西高山(493)、獅子頭山(493)、獅子頭(493)、紅花嶺 (沙頭角)(492)、靈會山(490)、采和峰(489)、慈雲山(488)、紅花寨(487)、龜頭嶺(486)、蓮花山 (荃灣區)(483)、婆髻山(482)、石屋山(481)、北大刀屻(480)、木魚山(479)、石龍拱(474)、歌賦山(465)、蚺蛇尖(468)、大磡森(466)、老虎頭(465)、和尚峒(465)、黃茅嶺 (大嶼山)(463)、田夫仔山(461)、南山 (北區)(461-479)、羗山(459)、畢架山(457)、岩頭山(452)、象山 (大嶼山)(449)、九龍坑山(440)、金馬倫山(438)、雞胸山(437)、畢拿山(435)、觀音山 (大嶼山)(434)、紫羅蘭山(433)、渣甸山(433)、鷓鴣山(432)、深坑瀝(431)、望后石頂(430)、聶高信山(429)、牛耳石山(425)、小馬山(424)、吊燈籠(416)、鹿巢山(414)、饅頭墩(413)、枕田山(411)、牌額山(409)、大枕蓋(408)、鹿山(408)
399至300
(米,63座)
雞公山 (西貢半島)(399)、狗肚山(399)、女婆山(399)、大上托(399)、乾山(394)、尖尾峰(393)、畫眉山 (西貢半島)(391)、孖崗山 (南峰)(386)、大山峒(381-399)、白石屻(381-399)、雷打石(379)、榴花峒(378)、圓頭山(375)、牙鷹山(374)、雞公山 (元朗區)(374)、牛坳山(373)、水泉澳(372)、担柴山(372)、大蚊山(370)、芬箕托(369)、金山(369)、龍山(369)、田尾山(366)、米粉頂(363)、孖崗山 (北峰)(363)、斜樓嶺墩(361-379)、山地塘(353)、歌連臣山(348)、尖風山(346)、釣魚翁(344)、長連山(344)、桃坑峒(344)、尖峰山(339)、石獅山(338)、孖指徑(337)、牛潭山(337)、麻雀塘山(336)、坳門(335)、黃竹塱山(335)、三支香(334)、廟仔墩 (西貢區)(333)、鶴咀山(325)、禾寮墩(324)、獅山(322)、寶雲山(320)、太墩(317)、馬夾崙(316)、下花山頂(315)、芙蓉山(314)、西灣山 (西貢區)(314)、大山頂(312)、葵坳山(312)、砵甸乍山(312)、雞仔峒(311)、花香爐頂(310)、三台頂(309)、尖山(305)、五桂山(304)、觀音峒(303)、大輋峒(303)、老人山(303)、廟仔墩 (大嶼山)(301)、桅尾嶺(300)
299至200
(米,99座)
東灣山(298)、禾徑山(297)、公庵山(297)、大峒(295)、馬頭峰(295)、跌死狗(295)、老虎山(293)、大山(291)、大嶺峒(291)、四排石山(290)、赤馬頭(290)、玉秀峰(288)、南朗山(284)、打爛埕頂山(284)、黃竹洋山(284)、黃宜坳山(282)、禾塘頭(281)、崗背頂(281-299)、鹿湖峒(281-299)、海關山(281-299)、松嶺(280)、大蛇頂(278)、石坳山(278)、大牛湖頂(275)、茅園山(275)、花瓶頂(274)、田下山(273)、摩星嶺(269)、疊石頂(269)、黃茅嶺 (屯門區)(268)、馬坑山(268)、望夫石頂(268)、雲枕山(265)、犁壁山 (大嶼山)(263)、餓死雞(263)、牛湖墩(263)、下洋山(263)、龍脊(261-279)、滅龍嶺(261-279)、上洋山(260)、野豬徑(260)、貓仔山(258)、箕勒仔(256)、蓮花井山(256)、螺地墩(255)、老虎騎石(255)、龍虎山(253)、田灣山(252)、菱角山(250)、多石頂(250)、分流頂(248)、照鏡環山(247)、石芽頭 (沙頭角半島山峰)(245)、小菴山(245)、黃茅坑山(243)、東頭頂(242)、小羅天(241)、鐵矢山(240)、細山(241-259)、大窩山(241-259)、金山尾(238)、鳳凰頭(238)、大輋嶺墩(235)、攀背頂(235)、井坑山(235)、茅湖山(233)、睇魚岩頂(233)、橫頭墩(232)、南堂頂(232)、尖光峒(229)、紅香爐峰(228)、老虎石頂(228)、風門山(226)、琵琶山(223)、魔鬼山(222.3)、東龍二輋(222)、麒麟山(222)、五肚嶺(221-239)、掌牛山(220)、鵝髻頂(219)、寮肚山(218)、神仙井山(217)、吊鐘大山(216)、平坑托山(216)、龜山 (港島)(216)、班納山(214)、獨孤山(212)、大排塘頂(212)、大嶺 (滘西洲)(210)、花山(209)、東龍尾輋(208)、雞麻峒(207)、二嶺(205)、白角山(205)、擺頭墩(204)、開丫峒(203)、鳳凰笏頂(201-219)、昂堂山(201-219)、寶馬山(200)
199至100
(米,104座)
玉桂山(196.2)、社山(195)、雞公山 (大嶼山)(194)、鴉巢山(194)、鎖羅盆山(188)、牛湖頂(188)、西灣山 (港島)(188)、大陰頂(186)、大石磨(183)、平排(182)、石芽頭 (西貢半島)(180)、平山(180)、石門山(179)、北丫頂(179)、企山(179)、石門山(179)、蠄蟝石頂(178)、竹角山(178)、沈雲山(177)、斜炮頂(177)、涌沙頂(175)、穩氹山(174)、大嶺皮(170)、長山 (北區)(167)、鹿頸山(165)、長山 (西貢區)(165)、東心淇山(165)、石碑山(164)、犀牛望月(164)、爐仔石(161)、少女峰(161)、荔景山(161-179)、牛皮沙頂(161-179)、牛皮沙頂沙田嶺(161-179)、摩囉樓山(157)、白虎山 (西貢區)(156)、黃地峒(154)、往灣北頂(154)、大洲尾頂(154)、鴨仔山(153)、大嶺 (沙頭角半島)(152)、東咀頂(150)、岩頭(150)、蠔殼山(149)、崖頭(147)、大嶺墩(146)、蛇嶺(143)、假玉桂山(141)、罾棚角頂(141)、小欖山(141)、牛屎湖山(141)、紅花嶺 (娥眉洲)(141-159)、壽臣山(140)、斧山(140)、華山(139)、錦山(138)、北角山(138)、長岩頂(136)、往灣西頂(136)、蘆荻灣山(136)、菱角山山坳(136)、馬頭嶺(135)、飛機峒(135)、鐵坑山(134)、舂坎山(133)、獅地(132)、昂莊山(132)、坳背嶺(131)、道風山(130)、沙嶺(129)、大潭崗(129)、葵盛(128)、寶鏡頂(127)、大嶺 (南丫島)(127)、茅平山(125)、長牌墩(125)、蛇灣山(124)、龍尾頂(124)、雞公嶺 (吉澳)(122)、尖風山嘴(122)、髻山(121)、菠蘿山(121)、水塘山(121-139)、雞谷崗(121-139)、虎頭沙(121-139)、象鼻山(121-139)、竹篙灣咀山(120)、黃幌山(120)、小鴉洲山(119)、公主山(118)、雞伯嶺(118)、杉山(115)、五鼓嶺(115)、龍尾頂(111)、紅岩頭山(110)、陰澳山(108)、採石山(107)、銀瓶頸(106)、九蘆頭(104)、松山(101-119)、柯克帕特里克山(101-119)、白筆山(101-119)、橫排(101-119)、佛堂洲(100)
99或以下
(米,110)
涌灣頂(99)、白虎山 (北區)(98)、格仔山(98)、大浪頭(98)、黑山頂(97)、鹽田仔(96)、企頭角頂(96)、手指山(96)、鱷魚山(96)、福全山(96)、長洲北頂(95)、大坎篤(93)、南山 (索罟群島)(91)、嘉頓山(90.6)、桌山(89)、蝴蝶山 (北區)(89)、老龍坑山(88)、望樓仔(88)、大岩頂(86)、上角頂(86)、飛機頂(86)、窩仔山(86.6)、牛屎山(84)、十二號山(84)、程其坑(83)、砵樹環山(82)、淋坑山(81)、鑽石山(80)、東心淇 (沙頭角半島)(80)、水塘山(80)、高地頂(81-99)、三門山(81-99)、斷頸(81-99)、白鶴山 (黃大仙區)(77)、觀景山(77)、大石下山(77)、衙前山(76)、虎山(75)、老鼠嶺(75)、雙孖鯉魚(73)、缸瓦甫(72)、黃茅角(72)、茶果嶺(70)、龜山 (元朗區)(70)、高棚頂(70)、圓洲角山(70)、大嶺頭(69)、蝴蝶山 (大嶼山)(67)、圓山(65)、信旗山(65)、山貝嶺(64)、馬窩山(64)、芝麻嶺(63)、大井山(62)、紅墳嶺(62)、大嶺 (元朗區)(61)、觀音山 (港島)(61-79)、九華徑山(61-79)、木筏頂(61-79)、王角頂(61-79)、虎崗山(61-79)、鳳崗山(61-79)、鹿洲山(61-79)、皇后山(61-79)、秦石山(61-79)、高埔山(60)、獅地山(60)、麻包嶺(55)、豬黃嶺(52)、北灣頂(50)、百勝角山(49)、鶴岩頂(48)、凹頭山(42)、加多利山(41)、雷公坑(41-59)、貓嶺(41-59)、荔枝角(41-59)、東頭洲(41-59)、十架山(41-59)、京士柏山(40)、何文田山(40)、蒲嶺(39)、白泥山(36)、歐公山(37)、大包米(35)、倉前嶺(34)、缸瓦嶺(33)、橫嶺(32)、天文台山(32)、白花嶺(31)、牛山(31)、靈山(27)、天祥營(24)、黃崗山(21-39)、蠔洲嶺(21-39)、月華(21-39)、貓嶺(21-39)、榕樹嶺(21-39)、對面嶺山(21-39)、青洲 (葵青區)(21—39)、鯉魚山(19)、槍會山(17)、牛角山(16)、大環山(15)、石山(9)、樂華水牛嶺藝伎山運頭角觀音山 (九龍城區)
統稱 九龍群山九龍小山九龍四山八仙嶺小八仙橫嶺香港三尖西貢三尖青山腹地八仙嶺山系禾塘崗孖崗山大小羅天港南六山水牛黃牛針草帽
已消失山峰
(12座)
香港島摩理臣山利園山康山掘斷龍頂
九龍官涌山聖山馬坑涌山二王殿山西角山鶴園山
新界豬腦角山虎頭山
Disambig為方便查詢,以下的重定向頁均會指向本頁:

扯旗山爐峰柯士甸山域多利山域多厘山硬頭山
Advertisement